2006年1月22日 星期日

修正版僵直性脊椎炎評估問卷





Dear AS friends,

進來可好?

氣候變化也是僵直性脊椎炎惡化因素之一,別忘了時常運動按時吃藥定期複診

魏正宗 醫師


























































































































































































































姓名:_______ 病歷號:____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BASDAI活性量表:

過去一週內,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在每一條線上標上『X』或『|』記號:


   
01. 疲累的感覺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2. 脊椎(包含頸部、背部及髖關節)疼痛程度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3. 其他(頸部、背部及髖關節以外)關節疼痛程度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4. 身體任何部位有觸痛或壓痛的不適程度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5. 早上起床晨間僵硬程度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6. 從起床開始計算,您的晨間僵硬時間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    0.5    1    1.5    2    2.5小時
   
BASDAI計分方法:
01. 拿出尺來測量每一題的長度(從左邊算起,以公分為單位,算到小數點下一位),就是該題的分數,每一題最高分是10分。
02. 先計算第5題及第5題的分數(相加除以2)。這個平均數加上前4題的分數,再除以5,就是總平均分數(也稱為BASDAI指數,範圍是0到10分)。
03. 如果您的BASDAI指數為3-10分,表示僵直性脊椎炎仍為活性期,建議您持續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BASFI/功\能量表:
過去一週內,下列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
   
01. 沒有別人幫忙或輔助工具之下,穿上襪子或緊身褲。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2. 沒有輔助工具之下,彎腰撿起地上的筆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3. 沒有輔助工具之下,從高架上拿東西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4. 不用手支撐或其他輔助,從沒有扶手的懂W起來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5. 平躺在地板上,沒有別人幫忙而能站起來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6. 不扶物站立10分鐘無不適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7. 不扶欄杆且沒有輔助工具之下,一步一階地走12-15級台階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8. 不用轉身而能轉頭向後看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09. 從事運動,園藝,物理治療等活動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10. 在家或工作場所從事一整天的活動。
  非常容易 ------------------------- 完全做不到
   
僵直性脊椎炎BAS-G整體量表:
   
01. 您的疾病在過去一週對您造成的影響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02. 您的疾病在過去六個月對您造成的影響
  完全沒有 ------------------------- 非常嚴重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

僵直性脊椎炎發現新基因

僵直性脊椎炎是與遺傳有關的自體免疫疾病,90%的病人都具有HLA-B27基因。但有約10%病人雖有典型脊椎發炎、酸痛僵硬的症狀,但驗不出HLA-B27 基因。
中山醫學大學過敏免疫風濕科最近研究發現,這些HLA-B27陰性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大部分帶有B60及B61這兩個新的基因。這篇新的研究論文已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英國風濕病學(Rheumatology)期刊。


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率約0.2%,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典型的症狀是腰背酸痛、晨間僵硬,有時會造成關節腫痛、眼睛虹彩炎、血尿、乾癬等合併症。過去的研究發現,僵直性脊椎炎有高度家族遺傳性,90%病人帶有HLA-B27基因。但約10%病人或其他非典型脊椎關節炎的家族,卻驗不出HLA-B27基因,常造成診斷的盲點。


中山醫大與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的研究團隊合作,分析國內41名HLA-B27陰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比對捐血中心11383名正常捐血者的基因後,終於找出HLA-B60及HLA-B61這兩種與僵直性脊椎炎相關的新基因。其中,一般國人帶有HLA-B60基因之比例高達63%,這群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8倍。另一項新找到的HLA-B61基因在國人帶原率為1.8%,以後得到僵直性脊椎炎之機率高達正常人的19倍。


這項研究可用在篩檢及輔助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及血清陰性關節炎的患者。也解釋HLA-B27陰性患者為何仍會得到僵直性脊椎炎的機轉。不過,診斷僵直性脊椎炎仍須由專業的免疫風濕科醫師依據病患主訴、臨床理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判斷,抽血檢驗遺傳基因只是參考,即便帶有這些基因,也未必會發病,民眾不須主動要求這項檢驗。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2006年1月12日 星期四

僵直性脊椎炎之中西醫治療

摘要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與基因有關的自體免疫疾病,屬於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之一種,好發於16至40歲的成年人,95%病人具有HLA-B27基因,估計台灣的僵直性脊椎炎盛行率為0.2 %,病人總數約兩萬人。

主要侵犯脊椎與週邊大關節的滑膜、肌腱接骨點及附近軟組織。典型症狀是發炎性下背痛、脊椎活動範圍受限及晨間僵硬。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薦腸關節炎及脊椎炎。肌腱、韌帶、關節滑膜與骨頭的交界點的接骨點發炎。部分病人會有關節外的表徵:皮膚常有乾癬;腸胃道經常有症狀或沒有症狀的發炎;泌尿生殖道有發炎或黏膜潰瘍;眼睛會有葡萄膜炎。少數病人甚至可以造成心臟、腎臟、肺等器官侵犯。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是根據疾病的臨床活性以及侵犯的器官程度而定,主要有復健及運動治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局部注射、抗腫瘤壞死因子療法等等。不過,仍有約20%的病人難以控制。沙利竇邁,近年來被發現有抗發炎、免疫調理及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對80%的嚴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有效。西藥的副作用及藥物順從性,及新的免疫調節劑與抗腫瘤壞死因子的價格昂貴,使得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效果,仍未能令人滿意。

僵直性脊椎炎屬於中醫骨痹範疇,治療原則是辨證施治,以滋補肝腎爲本,兼顧清熱、活血、祛寒、止痛。綜合文獻及專家意見,獨活、黃芪、白芍、桂枝、狗脊、葛根、雷公藤、薏苡仁、青風藤、大棗、當歸、羌活等中藥為組成的方劑曾有初步報告有效。這些過去的研究顯示,中藥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有其可取之處。但共同的缺點是研究設計不夠嚴謹,療效評估等未有統一的標準,數據有誇大之嫌,以至尚無在國際期刊發表,中醫藥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仍極有空間。



Abstract



Running titles: Ankylosing spondylit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sacroiliitis, spondylitis, enthesitis, and occasionally, peripheral arthritis. Therapies for AS are sometimes unsatisfactory.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s well as the COX-2 inhibitor are the major therapy for most AS patients. Sulfasalazine may benefit A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hritis, uveit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or psoriasis.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AS is often difficult. Pamidronate, a bisphosphonate, w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for refractory AS patients.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therapies, such as eternacept and infliximab are the major breakthrough for refractory AS patients in these years. Recently, thalidomide was found to be beneficial for refractory AS patients. Among these therapies, cost and side effects are the major disadvantag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 were no scientific evidences so far, although some small trials had demonstrated positive response. Further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s need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Two clinical trial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 were ongoing in our institute now.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的一種,也是最典型的代表。

所謂”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是一群疾病的總稱,主要包含五種疾病: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
i.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ii.萊特氏症候群 (Reiter's syndrome)
iii.乾癬性關節炎(Psoriatic arthropathy )
iv.發炎性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v.未分化型脊椎關節病變(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



因為血中的類風濕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的是陰性的,所以稱為血清陰性(seronegative)。又因為這一群疾病主要造成脊椎及週邊關節的發炎,所以成為脊椎關節病變,也可以簡稱為"脊椎炎"。



流行病學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16至40歲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約為3:1。估算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的盛行率則約為0.2~0.4 %。95%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具有HLA-B27基因,台灣全人口約有百分之五的人帶有HLA-B27基因,其中有百分之二到十會發病成僵直性脊椎炎。

若父親是HLA-B27陽性反應,則其小孩遺傳到HLA-B27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HLA-B27陽性不代表就一定有僵直性脊椎炎,而少數僵直性脊椎炎(5-10%)是HLA-B27陰性。(1)若是小孩是HLA-B27陽性的話,在男生他得病的機會是百分之六十四,若為女生則她得病的機會是百分之二十。整體而言,若父親或母親是僵直性脊椎炎,則其小孩得到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是百分之二十。



臨床表徵

1.脊椎及薦腸關節侵犯:造成典型的發炎性下背痛,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薦腸關節炎(sacroiliitis)及脊椎炎(spondylitis),其中,脊椎炎又包括椎間盤炎(discitis)、脊椎接骨點病變(enthesitis)、脊椎介面關節(facet joints)的發炎。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百分之百會有兩側的薦腸關節炎。

2.接骨點病變(enthesopathy):接骨點(enthesis),也可以稱為附著點,指的是肌腱、韌帶、關節滑膜與骨頭的交界點。接骨點發炎(enthesitis),是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病理特徵之一(2)。脊椎炎的病人,最容易造成接骨點病變的位置,是在跟腱(Achilles tendon)以及足底的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另外,膝蓋下方、恥骨聯合、脊椎體等處,也都是好發的地方。有時病人會發生手指或腳趾的腫脹如香腸般,稱為香腸指(sausage digit)。

3.週邊關節炎(peripheral arhtritis):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有40%左右,會發生週邊的關節炎,特別是髖關節及膝關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發生在十六歲以前的幼年型病人,通常最早出現的症狀,就是下肢關節炎和接骨點病變,通常到了成年以後,才會有脊椎炎的發生。

4.關節外的表徵:皮膚常有乾癬(psoriasis);腸胃道經常有症狀或沒有症狀的發炎;泌尿生殖道有發炎或黏膜潰瘍;眼睛會有虹彩炎(iritis)或葡萄膜炎(uveitis)。少數病人甚至可以造成心臟、腎臟、肺等器官侵犯。


診斷

脊椎炎的病人,尤其是早期或是幼年型的脊椎炎的病人,幾乎都是被延誤診斷或是誤診。脊椎炎的的診斷,其實並不難,主要是靠:

病史:

大部份病人都會主訴發炎性下背痛。所謂的發炎性下背痛(表一),必須符合下列五項特徵裏面的四項以上:發病年齡小於40歲、下背痛的時間超過三個月、早上起床有晨間僵硬的現象超過30分鐘、運動過後症狀減輕、以及症狀是緩慢進行發生的。

所以,在詢問病史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確定病人的下背痛,是否有晨間僵硬的現象,嚴重的病人,甚至晚上睡覺會因為痠痛的感覺而醒過來,或是坐太久以後,會有下背酸痛僵硬的感覺,而且這些症狀在活動之後,可以明顯的改善。如果有上列這些症狀,都應該高度懷疑是有脊椎炎的可能。




















表一:發炎性下背痛特徵:
1.慢性下背痛超過三個月
2.發病年齡小於40歲
3.漸進和緩地
4.晨間脊椎僵硬
5.運動過後則改善


四項(含)以上,診斷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敏感度為 95-100%, 專一性為85-90%。



病史詢問: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確定病人是否曾經有下列脊椎炎的特徵症狀:下肢不可解釋的關節炎、皮膚的乾癬病變、反覆的下痢、臀部和髖關節的痠痛、腳後跟和腳底的肌腱炎、口腔或生殖道的黏膜潰瘍、手指或腳趾的像香腸般腫脹、不明原因的血尿、眼睛虹彩炎或葡萄膜炎。


家族史:

仔細的詢問家族史非常重要,如果由家人和親戚曾經有確定是脊椎炎的任何一種,或是雖然沒有確定診斷,但是卻有家人有長期的下背痛及脊椎僵直,配合上有典型的臨床症狀,那麼就應該高度懷疑是脊椎炎。


理學檢查:

檢查的重點就是看有沒有上述特徵的客觀証據,尤其是有沒有接骨點病變(enthesopathy)。至於薦腸關節炎的理學檢查,最好用的還是posterior compression test:請病人趴在床上,直接按壓兩側的薦腸關節處,看是否有明顯的壓痛。另外請病人下肢打直,彎腰摸地板,如果指尖距離地面超過10公分,那麼就是異常的finger to floor test。Schober's test是在病人的第五腰椎突起及往上10公分的距離做記號,然後請病人盡量彎腰,看這兩點的距離是否拉長到15公分以上,如果不能,就表示脊椎的活動度變差。當然也要檢查有沒有周邊的關節炎,尤其是髖關節和膝關節。


影像學檢查:

照一張骨盆的正面像以及腰椎的側面像,看是否有薦腸關節炎,或是脊椎的垂直骨刺(syndesmophyte),或是脊椎體的發炎導致變方(anterior squaring)或是晚期的脊椎融合成竹竿狀(bamboo spine)。早期的薦腸關節炎,有的時候單靠一般X光難以診斷,電腦斷層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出有無骨頭腐蝕或軟骨下硬化 (subchondral sclerosis)。磁振造影可以看出更早期的軟骨及骨髓內水腫(subchondral bone edema)及接骨點發炎(3)。核醫骨骼掃描可以幫助評估疾病活性及全身關節有無發炎。


實驗室檢查:

紅血球沈降速率(ESR)及C反應蛋白(CRP)可以評估發炎狀況。一般而言CRP在發炎比較厲害或是有週邊關節炎時才會升高。如果只是單純的脊椎炎,通常不見得會高。ESR在診斷脊椎關節病變的敏感度反而比CRP來得好,但是,ESR有許多的偽陽性和偽陰性的情況,而且ESR的正常值會隨著年齡而增加,一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如果ESR超過10 mm/hr,就應該被視為異常。90%到95%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具有HLA-B27基因,HLA-B60(40)及HLA-B61(40)基因也與僵直性脊椎炎有弱相關性。(13)



如何早期診斷

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家族成員及HLA-B27陽性的人,為了及早發現早期病例,只要有45歲以前發生的發炎性下背痛、關節炎、反覆性無法解釋的胸痛或僵硬、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葡萄膜炎、 皮膚黏膜病灶任一情況者,都應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分類及診斷標準

目前診斷的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標準為1991年的ESSG criteria(European Spondyloarthropathies Study Group)(4)(表二)。






































表二: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分類及診斷標準(ESSG criteria, 1991)
主要標準
發炎性的下背痛 及/或 下肢不對稱的關節炎
次要標準
1.兩側交替的臀部疼痛
2.接骨點病變
3.葡萄膜炎
4.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家病史
5.皮膚乾癬
6.尿道炎、子宮頸炎、或是黏膜的發炎
7.發炎性大腸疾病
5.運動過後則改善


確定診斷:一個主要標準加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次要標準。



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標準

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表三)是目前最普遍的診斷標準:


















表三: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標準(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 1984)
1.下背痛及僵硬,休息無法減輕,3個月以上
2.腰椎運動範圍受限
3.擴胸範圍受限
4.X光有薦腸關節炎,雙側2級或單側3級以上


確定診斷:第4點 加 1-3中任何一點


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是根據疾病的臨床活性以及侵犯的器官程度而定,主要有復健及運動治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免疫調節劑(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類固醇局部注射、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療法等等。(表四)。




表四: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






















嚴 重 程 度
治 療 方 法
1.穩定期,症狀非常輕微

運動、偶爾吃消炎止痛藥
2.輕度發炎,只侵犯脊椎

消炎止痛藥、考慮使用免疫調節劑
3.中重度發炎或週邊關節炎或關節外侵犯

消炎止痛藥加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局部注射
4.嚴重發炎,治療無效的病人

類固醇脈衝療法、抗腫瘤壞死因子療法





運動是最基本的治療,運動的基本原則是每天都做持之以恆,尤其是睡覺以前要作柔軟及伸展脊椎的運動,以預防脊椎的變形。運動應該是溫和、有氧、循序漸進的,盡量避免可能發生劇烈撞擊的運動,例如搏擊、橄欖球等等。最好的運動是游泳及柔軟體操,打太極拳,瑜珈、適度的仰臥起坐及伏地挺身也都是很適合脊椎炎的運動。

消炎止痛藥目的在控制發炎與減輕疼痛,在急性活動期應全劑量投予,緩解期劑量可由病人根據疼痛程度自行調整,消炎止痛藥盡量使用長效劑型於晚間投予,如此可以減輕夜間疼痛及晨間僵硬不適的感覺。如果一種消炎止痛藥使用三個月仍然沒有效果,可嘗試換另外一種消炎止痛藥,indomethacin, phenylbutazone是針對僵直性脊椎炎最有效的消炎止痛藥,naproxen, piroxicam, nabumeton及diclofenac效果也不錯。新的消炎止痛藥如meloxicam, celecoxib, rofecoxib也已證實效果與傳統的消炎止痛藥相當且副作用較輕(5)。消炎止痛藥併用止痛劑(如acetaminophen)及肌肉鬆弛劑,對某些病人有很好的加成效果。低劑量(每天30毫克)amitriptyline可以減輕疼痛閥值,同時有助於改善病人的睡眠。

免疫調節劑中,sulfasalazine是首選用藥,至少己有九篇大型的隨機雙盲試驗發表,證實sulfasalazine每天二至三公克對週邊關節炎、乾癬、發炎性大腸疾病及葡萄膜炎等有效,但對只有軸心關節侵犯的脊椎炎是否有效則有爭論。約百分之十的人對sulfasalazine會有皮膚過敏、腸胃不適、肝功能障礙...等副作用,極少數的男性可能會造成精蟲的數目減少。methotrexate(MTX)目前療效未定論,不過從兩篇小型研究看來,效果不錯,但是需注意骨髓抑制、肝功能障礙等副作用。對那些sulfasalazine治療效果不好或無法忍受副作用的患者,MTX是應考慮的選擇。至於對sulfasalazine或methotrexate單獨療法無效的AS病人,許多風濕科醫師使用sulfasalazine加methotrexate的混合療法,但目前尚無研究論文發表。

近兩年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及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出現重大的突破,最受人矚目的是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Anti-TNF),包括infliximab及etanercept兩種藥物。就目前發表的少數幾篇個案報告及開放性文章來看,對僵直性脊椎炎(7,8)及乾癬性關節炎(6),90%都有非常顯著且快速的效果,可以在兩週左右顯示明顯的進步,但是藥效在停藥之後會逐漸喪失,所以必須定期肌肉(etanercept)或靜脈(infliximab)給藥。雖然藥價昂貴,這可能是未來幾年治療脊椎炎最有潛力的的藥物(9)。

沙利竇邁(thalidomide),這個過去因造成胎兒海豹肢而被禁用的老藥,近年來被發現有抗發炎、免疫調理及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也是透過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機轉。已有小型研究指出(10),thalidomide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可能有效。國內的研究也顯示(12),thalidomide用在對sulfasalazine及MTX無效的嚴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有77%得到顯著的的療效,但是大部分病人會有輕度頭昏、便秘、口乾等副作用。在目前anti-TNF尚未引進國內及價格的考量下,thalidomide是替代anti-TNF的一個選擇。另外有研究顯示(11)雙磷酸鹽藥物pamidronate靜脈脈衝療法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有減少發炎及調節免疫的功能。薦腸關節內類固醇注射己證實對薦腸關節的疼痛及發炎有效,打一針可以持續三至十二個月療效,是另一種新的治療選擇。不易控制的肌腱接骨點發炎可以考慮局部類固醇注射。葡萄膜炎應由眼科醫師以類固醇滴劑治療。嚴重的急性期病人,可以使用類固醇脈衝療法(methylprednisolone 375毫克至1000毫克連續三天),以求迅速控制病情。長期口服類固醇沒有好處,不建議使用。對脊椎嚴重前彎的病人,可以手術矯正。髖關節嚴重受損時,應行關節置換術。


僵直性脊椎炎的中醫藥治療


辨證論治

僵直性脊椎炎的辨證論治,多數醫家主要從邪實、正虛、虛實夾雜著眼進行辨治,邪實主要有風勝、寒濕、濕熱、血瘀、痰瘀痹阻型;正虛主要有腎陰、腎陽、肝腎陰虛型;虛實夾雜主要有腎虛寒重、腎虛濕重、腎虛濕熱、腎虛瘀毒、寒熱錯雜型。如周氏[17]分3型治療,腎虛寒重型方用螞蟻風濕靈沖劑(黑刺螞蟻、三七、白花蛇、穿山甲、淫羊藿、黃芪等)合螞蟻風濕靈膠囊(黑刺螞蟻、蜈蚣、全蠍、川烏、草烏、細辛等)治療;腎虛濕重型用螞蟻風濕靈沖劑合螞蟻風濕膠囊(黑刺螞蟻、重樓、穿山甲、薏苡仁、蒼術等)治療;腎虛濕熱型[18]將80例AS分3型治療,虛寒型以烏頭湯加味;濕熱型以二妙散加味;血瘀型以活絡效靈丹加味,幷配合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結果臨床治愈4例,顯效59例,好轉17例,治愈顯效率達78.8%。陸氏[19]分6型治療,陽虛型以陽和湯合真武湯化裁;肝腎陰虛型以左歸飲合當歸補血湯化裁;寒濕型以甘草附子湯合防己黃芪湯化裁;風勝型以羌活勝濕湯化裁;痰瘀痹阻型以大活絡丹化裁;寒熱錯雜型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合清心蓮子飲化裁,收到較好效果。孟氏[20]等分2型治療,腎陽虧虛、寒凝督脉型用强脊效靈丹1號(鹿茸、細辛、續斷、狗脊、松節、馬錢子等)治療;肝腎虛損、濕熱瘀毒型用强脊效靈丹2號(地龍、穿山甲、續斷、知母、鼈甲、地膚子、地骨皮、桃仁、血竭等)治療,結果106例中臨床治愈68例,顯效18例,好轉15例,愈顯率81.3%。王氏[21]運用老中醫馬在山經驗,將AS分期辨證治療,早期爲寒濕痹阻,治以祛寒通痹煎(麻黃、桂枝、烏頭、細辛、赤芍)或馬氏類風關節片(白花蛇、穿山甲、生南星、骨碎補、川烏、草烏、當歸等);中期爲腎虛寒侵,治以馬氏類風關節片合補腎散寒煎(鹿角膠、巴戟天、附子、桂枝等);晚期爲肝腎兩虛型,治以馬氏類風關節片合滋補肝腎煎(山茱萸、肉蓯蓉、狗脊、桑寄生、生地黃、熟地黃、川芎等),結果多數患者服藥1個月可收佳效。麽氏[22]等把兒童AS分2型治療,腎虛寒濕型治以補腎壯督、溫經散寒、祛風除濕,藥用獨活、桑寄生、青風藤、續斷、狗脊、杜仲、桂枝、秦艽、川牛膝、生薏苡仁、制附子、細辛等;腎虛濕熱型治以補腎壯督、清利濕熱、祛風除濕,藥用獨活、桑寄生、續斷、狗脊、青風藤、杜仲、桂枝、知母。



專病專方治療

由於AS發病有較一致的症狀和轉歸,故許多學者從抓住疾病主要矛盾的思路出發,總結AS的主要發病機制,或重祛風散寒除濕,或重養陰活血解毒,或重扶正化痰通痹,或重溫陽散寒通痹,或重補肝腎益氣血,或多法溶于一方,嘗試用專方專法治療AS,取得一定療效。如張氏[23]以補腎壯腰、益氣養血、除濕通痹爲法,方用補腎通痹湯(獨活、桑寄生、杜仲、川牛膝、枸杞子、補骨脂、黃芪、血藤、生地黃、赤芍、丹參)配合雷公藤煎劑口服治療68例,結果顯效25例,好轉38例,總有效率92.6%。邱氏[24]以養陰活血、清熱解毒爲法,方用腎痹湯(生地黃、葛根、金銀花、土茯苓、蒲公英、狗脊、赤芍、白芍、王不留行、紅花)加減治療30例,結果顯效9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96.7%。高氏[25]等以扶正化痰爲法,藥用蜂房、白芥子、穿山甲、桂枝、海藻、昆布、炒牛蒡子、血竭、黃芪、當歸、葛根、枸杞子等,治療20例,結果顯著好轉10例,好轉8例,無效2例。杜氏[26]等以祛風散寒、清熱解毒、補腎活血通絡爲法,方用雷公藤複方(雷公藤、威靈仙、生地黃、細辛、金銀花、蒲公英、獨活、葛根、土鼈蟲、川牛膝、薏苡仁、補骨脂、白芍)加減治療62例,結果顯效28例,有效29例,總有效率92%。潘氏[27]等以祛風散寒通痹爲法,用散痹湯(青風藤、生地黃、桂枝、生薑、制附子、木通、生石膏、甘草)加減治療32例,結果顯效16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90.63%。戴氏[28]等以溫陽散寒通痹爲法,方用烏頭桂枝湯(制川烏、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紅棗)加減治療89例,結果臨床治愈68例,顯效16例,好轉5例,總有效率達100%。



中成藥治療

隨著中成藥製劑的開發,許多學者運用中成藥或單味中藥提取物治療AS,取得較好療效。如嚴氏[29]等使用抗風濕片(由雷公藤、蒼術、黃柏、茯苓、山藥組成)治療188例,幷與西藥消炎痛對照組作比較,結果治療組顯愈率爲53.27%;對照組爲22.33%,兩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郭氏[30]等使用風濕康膠囊(由洋金花、制馬錢子、西洋參組成)治療120例,幷與消炎痛對照組30例作比較,結果治療組近期控制13例,顯效48例,好轉53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顯效7例,好轉18例,總有效率爲83.3%,兩組近控、顯效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陳氏[31]等用通痹靈片(桂枝、白術、祁蛇、穿山甲、制馬錢子、續斷、白芍、知母、生薑、黃精、防風、制附子、炙甘草、麻黃、制乳香、制沒藥、全蝎)治療32例,結果顯著好轉7例,好轉23例,無效2例。劉氏[32]等用正清風痛靈片(成份爲青風藤提取物)口服治療46例,必要時口服扶它林或外用吲哚美辛栓,結果緩解10例,顯效21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82.6%。田氏[33]等用洋金花注射液(中藥洋金花製成)肌注或洋金花酊劑口服治療34例,幷與西藥綜合治療組(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氯奎等)20例作比較,結果發現兩組近期療效比較差异無顯著性意義(P>0.05),但洋金花組復發率却明顯低于對照組。



中醫藥對AS治療的展望

就目前一些文獻報道來看,中醫藥對AS治療取得較好療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辨證治療、療程、療效評價等未有統一的標準,對治療的實驗研究及大宗病例的臨床研究也少見報道。今後對AS的研究,在辨證分型治療方面,當從血清學、遺傳學的實驗檢測入手,結合一些微觀、客觀性指標,在定性、定量的基礎上,統一AS的中醫分型,以提高其辨證治療的療效和可重復性。在專病專方治療方面的研究中,應加強對先天因素、體質因素、環境因素等影響AS發病的研究,進一步提高對AS病理機制的認識,準確把握其發病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選擇有效藥物立法組方,研製出效果較好的方劑。中成藥治療AS方面,較之西醫藥物治療亦顯示出許多新優勢。但在這類成藥中,其主要成份多含有洋金花、馬錢子、雷公藤、川烏、草烏等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藥,長期服用毒副作用較爲明顯,如何通過合理的炮製與配伍,减輕其毒性,提高其治療作用,成爲開發治療AS中成藥的關鍵。


結語

僵直性脊椎炎其實並不少見,但一般醫師普遍缺乏早期診斷此病與正確治療的能力,因此病人常被延誤診斷與治療!因此,目前重要的課題是促進民眾的認識,並提昇醫師診斷的警覺。臨床醫師碰到發炎性下背痛、無法解釋的不對稱性關節炎、兩側交替的臀部疼痛、接骨點病變時,都應該考慮到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或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可能。目前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原則為運動、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及必要時使用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目前證實有效的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有sulfasalazine, methotrexate兩種,但效果不甚理想,約有30%患者仍無法控制病情。Thalidomide對sulfasalazine及methotrexate無效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有80%得到顯著的的療效,但是有致畸胎、頭昏、口乾等副作用。近年來,生物製劑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如Infliximab及etanercept,已證實對90的AS病人有效,但藥價昂貴及免疫力降低副作用為其缺點。西藥的副作用及藥物順從性,及新的免疫調節劑與抗腫瘤壞死因子的價格昂貴,使得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效果,仍未能令人滿意。中藥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有其可取之處。但共同的缺點是研究設計不夠嚴謹,療效評估等未有統一的標準,數據有誇大之嫌,以至尚無在國際期刊發表。因此,以中醫藥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仍極有空間。



參考文獻

1.Laval SH, Calin A, Wordsworth BP et al: Whole-genome screening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evidence of non-MHC genetic-susceptibility loci. Am J Hum Genet 2001; 68:918-26.

2.McGonagle D: Classification of inflammatory arthritis by enthesitis. Lancet 1998;352:1137-41.

3.Braun J, Sieper J: Radiologic diagnosis and pathology of the spondyloarthropathies. Rheum Dis Clin North Am 1998; 24:697-705.

4.Dougados M: The European Spondylarthropathy Study Group 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ndylarthropathy. Arthritis Rheum 1991;34:1218-25.

5.Dougados M, Behier JM, Jolchine I et al: Efficacy of celecoxib, a cyclooxygenase 2-specific inhibitor, i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six-week controlled study with comparison against placebo and against a convention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Arthritis Rheum 2001; 44:180-5.

6.Mease PJ, Bernard S: Etanercept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tic arthritis and psoriasis: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2000; 356:385-7.

7.Van den Bosch F, Kruithof E, Baeten D et al: Effects of a loading dose regimen of three infusions of chimeric monoclonal antibody to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fliximab) in spondyloarthropathy: an open pilot study. Ann Rheum Dis 2000;9:428-32.

8.Brandt J, Haibel H, Cornely D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he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monoclonal antibody infliximab. Arthritis Rheum 2000; 43: 1346-52.

9.Braun L, Sieper J: Anti-TNF[alpha]: a new dimension in the pharmacotherapy of the spondyloarthropathies !? Ann Rheum Dis 2000; 59:404-6.

10.Breban M, Gombert B, Amor B: Efficacy of thalido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rthritis Rheum 1999; 42:580-1.

11.Maksymowych WP, Jhangri GS, Russell AS.A six-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dose-response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pamidronate (60 mg versus 10 mg)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efractory ankylosing spondylitis.Arthritis Rheum. 2002;46:766-73.

12.J.C-C. Wei, T.W. Chan, H-S. Lin, F. Huang, C-T. Chou. 2003/12. Thalidomide for Severe Refractory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03;30:2627-31

13.Wei CC: HLA-B27 subtypes in Chines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normal controls. J Rheumatol 1998;25(suppl 54): 27.

14.Wei JC, Tsai WC, Lin HS, Tsai CY, Chou CT. HLA-B60 and B61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HLA-B27-negative Taiwan Chinese patients. Rheumatology (Oxford) 2004;43(7):839-42.

15.魏正宗:僵直性脊椎炎.臺灣醫界1995;38:699-704.

16.魏正宗: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當代醫學2001; 28:674-8.

17.周運炳,陳德新,王 川,等.螞蟻風濕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75例療效觀察.四川中醫,1994,12(2)44~45

18.李在堯.中西醫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椎炎80例臨床觀察.新中醫,1994,26(7)24~27

19.陸肇中.強直性脊柱炎的辨證論治體會.天津中醫,1996,13(3)19~22
孟德儒,趙叢森,常 忠,等.強脊效靈丹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湖北中醫雜誌,1995,17(3)37~39

20.王鳳儀.馬在山老中醫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經驗.北京中醫,1993(2)43~44

21.松春,盧 燕,等.中醫辨證治療兒童強直性脊柱炎34例.北京中醫,1997(1)29

22.張恩霖.雷公藤配合中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68例.福建中醫藥,1996,27(2)12~13

23.邱玉珍.腎痹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陝西中醫.1991,12(12)62
高根德,程春葵.扶正化痰為主治療強直性脊椎炎.上海中醫藥雜誌,1991(9)15~16

24.杜秀蘭,付新利,劉 英.雷公藤複方治療強直性脊椎炎62例.山東中醫雜誌,1995,14(12)544~545

25.潘青海,李永燦.散痹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2例.陝西中醫,1990,11(3)177

26.戴朝壽,賀秀蓮.烏頭桂枝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89例.國醫論壇,1996,11(2)16

27.嚴碧玉,楊少峰,薑習灸,等.中藥抗風濕片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10(11)652~654

28.郭遠清,饒光立,姚鳳祥,等.風濕康膠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20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3,13(10)622

29.陳紀藩,邱聯群.通痹靈治療強直性脊椎炎32例療效觀察.新中醫,1994,26(7)22~24

30.劉 毅,吳啟富.正清風痛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46例臨床及實驗觀察.湖南中醫雜誌,1995,11(6)9~11

31.田常炎,王殿祥,劉聲遠.洋金花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的初步觀察.中醫雜誌,1988,28(4)46~48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過敏 為什麼愈來愈多?

目前台灣的氣喘盛行率是8.5%,是十年前的十倍!過去謝貴雄教授研究指出國小學童10%患有氣喘。全台灣有過敏体質者,約有30%!有13%的人有過敏性鼻炎,8.3%的人有氣喘,異性皮膚炎、蕁麻疹、胃腸過敏也很常見。



為什麼全世界的過敏患者愈來愈多?主要的原因是


1.工業污染造成污染物質愈來愈多及臭氣層破壞。


2.居家環境過多有害過敏原,如地毯、窗簾、榻榻米、潮溼、密閉空調、通風採光不良,有害建材等都是潛在過敏原的温床。


3.抽煙。二手煙對小孩及孕婦都會增加過敏的機會。


4.過多精緻的食物,如花生、乳製品、海鮮是常見過敏原。


5.過度的保護措施免疫系統缺乏足夠的訓練,小時候沒有機會產生抵抗力長大後過敏的機率較高。研究指出,鄉下長大的小孩環境衛生差且得過A型肝炎者,日過敏機率比較低,這真是值得深思的結論。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過敏的診治新進展

2004年6月12~16日,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會(EAACI)在阿姆斯特丹召開,會中約有3000位世界各地的過敏免疫專家與會,我亦全程參與這場為期四天的盛會,深感獲益良多,故簡略寫出這次大會的學術成果與感想。


過敏原的檢測

過敏原的檢測技術仍是此次大會的討論重心,也是多家廠商展示他們的產品,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的方法更多樣化了,過去的MAST及RAST法幾乎已不用了,目前的主流仍是CAP自動檢測法,但是也有廠商發展出固相式ELISA法及化學冷光法(Immulite),形成百家爭鳴的盛況。

皮膚測試法仍是學術界堅持的標準,已有許多新的過敏原試劑被開發出來。但因施測較不方便,臨床使用仍以抽血檢測較普遍。新的進展是以流式細胞儀來偵測過敏原。流式細胞儀是模擬體內生理狀況,以過敏原試劑加入純化的嗜鹼性白血球(Basophil)中,看是否出現活化標記CD63。這個方法可彌補過去的皮膚或抽血測試偽陰性(驗不出過敏原)或偽陽性(驗到不是真的過敏原)的狀況。目前已有許多廠商推出這項新科技的產品。



藥物

最新的第三代抗組織胺,可以快速緩解症狀,而且沒有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嗜睡,口乾等副作用。類固醇噴劑己證實幾乎沒有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目前為治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藥物,可以有效預防發作。上述方法仍無效時:可以加上口服或噴鼻的肥胖細胞穩定劑或免疫修飾劑或白三烯拮抗劑。



免疫療法的證據醫學

免疫療法,過去稱為減敏療法,已經發展了20幾年,迄今共有64個隨機控制式的嚴謹臨床試驗證實有效。
2003年Cochrane證據醫學資料庫發表結論指出免疫療法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的證據強度是”非常有效”,結論是”強烈推薦”。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也發表WHO position paper陳述,免疫療法對80%的過敏病人有效,值得推薦。

免疫療法對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昆蟲叮咬的過敏,花粉熱等確定有效,這些過敏的患者,如果經常受症狀困擾,藥物的治療效果又不理想時,應考慮減敏治療。符合上述狀況的病人,如果找得到確定過敏原,3歲以上即可施打,30歲以前施打效果較好。其中,對塵螨、花粉貓毛過敏者效果最好。嚴重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為發展成氣喘的高危險群,可以考慮以免疫療法預防過敏的進展。



新的免疫療法

傳統的免疫療法是以極細的針做皮下注射,施打的藥物是過敏原的純化物。新的減敏製劑則是以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人工合成過敏原中引起免疫反應的抗原胜肽 (epitope),去除不需要的蛋白結構,這種新的基因工程減敏治劑,可以更有效誘發免疫耐受力,達到根治過敏的效果。

另一個新的進展與投與途徑的改良,其中尤以舌下滴劑型製劑進展最好。迄今已有29個臨床試驗證實有效,有效強度約與傳統皮下注射相當,但更方便、更少副作用,可惜目前仍未引進台灣,機轉與療效也不如皮下注射式清楚。



未來展望

隨著基因解碼及蛋白質純化技術的進步,未來的減敏製劑多半是人工合成的抗原胜肽片段,甚或DNA疫苗亦研究中。適當的佐劑,如IL-12,可以更增加免疫反應,新的製程及授與途徑,將使「過敏疫苗」更有效、安全及方便。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過敏的免疫療法—現況與未來

免疫療法,過去稱為減敏療法,自1910年問世,已經發展了90幾年,傳統的免疫療法是以極細的針做皮下注射是將過敏原物製劑,以極低劑量每星期注射一次,之後逐漸增加劑量與濃度,然後漸漸拉長注射間隔至每月一次,整個療程約需要持續3~5年,以誘發患者產生免疫耐受性。


2004年6月,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會(EAACI)中,過敏的免疫療法是此次大會的重心,有許多新的進展。新的減敏製劑陸續上市,都是以基因工程新製程,直接人工合成過敏原中引起免疫反應的抗原胜肽。另一個新的進展是投與途徑的改良,其中尤以舌下滴劑型製劑進展最快。也有添加佐劑的過敏疫苗,甚或CpG DNA疫苗正研究中。



免疫療法的證據醫學

迄今共有64個隨機控制式的嚴謹臨床試驗證實有效,它的療效一般在規則持續地治療後4~6個月後出現,對80%的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花粉熱有效,可以全面性地改善各器官的過敏症狀。2003年Cochrane證據醫學資料庫發表結論指出免疫療法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的證據強度是”非常有效”,結論是”強烈推薦”。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也發表現況報告(WHO position paper)陳述,免疫療法對80%的過敏病人有效,是根治過敏的唯一方法,值得推薦。



免疫療法的功效

1.根治或減輕過敏症狀。

2.減少用藥及求醫次數。

3.改變造成過敏的第二型幫助型T細胞反應(Th2 reaction),回復平衡的免疫狀態。

4.預防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的”過敏三部曲” (Allergy march)進展。

5.預防新的過敏原。大部分過敏病人一開始只對一、二種東西過敏,隨著病程進展,過敏原會愈來愈多,免疫療法可以預防這種新過敏原(New sensitization)的現象。



哪些過敏患者需要免疫療法

1.免疫療法對塵螨、花粉、貓毛過敏、昆蟲叮咬的過敏者效果最好,對這些過敏原造成的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花粉熱等確定有效,這些過敏的患者,如果經常受症狀困擾,藥物的治療效果又不理想時,應考慮減敏治療。

2.符合上述狀況的病人,如果找得到確定過敏原,3歲以上即可施打,30歲以前施打效果較好。

3.另外,嚴重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為發展成氣喘的高危險群,可以考慮以免疫療法預防過敏的進展。



哪些人不能接用免疫療法

1. E型免疫球蛋白(IgE)非常高,嚴重氣喘者。此時需先用藥物治療,病情穩定後才可考慮。

2. 不能配合規律的療程達3-5年者。



未來展望

新的基因工程減敏製劑,直接人工合成過敏原中引起免疫反應的抗原胜肽 (epitope),去除不需要的蛋白結構,這種新的基因工程減敏治劑,可以更有效誘發免疫耐受力,達到根治過敏的效果。

舌下滴劑型製劑進展順利,2000~2004年間,共有29個臨床試驗發表,其中80%的結論有效,有效強度約與傳統皮下注射相當,但更方便、更少副作用,在很多歐美國家已經上市,可惜目前仍未引進台灣,機轉與療效也不如皮下注射式清楚。

隨著基因解碼及蛋白質純化技術的進步,添加佐劑(如IL-12, IL-18)的胜肽疫苗,可以更增加免疫反應。CpG DNA疫苗亦研究中。未來的「過敏疫苗」,透過新的製程及授與途徑,將更有效、安全及方便。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過敏性鼻炎的整合免疫療法

台灣地區20%的民眾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20%會造成氣喘及慢性支氣管炎。許多病人同時有過敏性結膜炎及皮膚過敏。小孩的過敏性鼻炎若沒有好好治療,常造成鼻竇炎及鼻息肉,也會常常感冒,且感冒症狀較久,容易併發中耳炎。


過敏,是一種全身性的症狀表現,以過敏性鼻炎、蕁蔴疹、結膜炎、皮膚炎、氣喘為主。所以治療過敏,一定要全身性的治療,而不只是局部的症狀治療,才能真正對過敏體質有所改善。標本兼治,多管齊下的整合免疫療法,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趨勢。



所謂整合免疫療法,其實是綜合下列治療策略的鷄尾酒療法:

1.症狀厲害時:給予最新的第三代抗組織胺,可以快速緩解症狀,而且幾乎沒有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嗜睡,口乾等副作用。

2.常常發作的季節:可以類固醇噴劑來有效預防發作,而且沒有副作用,類固醇噴劑己證實幾乎沒有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目前公認為治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藥物,常常發作的季節,建議早晚各噴鼻一次。

3.上述方法仍無效時:可以加上口服或噴鼻的肥胖細胞(mast cell)穩定劑或免疫修飾劑。白三烯(leukotriene)拮抗劑,對輕、中度氣喘是安全有效的新選擇。

4.每個病人都應接受抽血或皮膚測試過敏原,儘量找出可能的過敏原,並在居家環境中儘量避免過敏原,環境控制是基本必要的功課。


5.吸入性過敏原,例如塵蟎、花粉和黴菌等,常常無所不在、無法完全避免,減敏(desensitization)疫苗,又稱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唯一有效的改善過敏体質的介入性治療。減敏療法的是將該過敏原之生物製劑,以極低劑量每星期注射一次,之後逐漸增加劑量與濃度,以誘發患者產生免疫耐受性。它的療效,一般在規則持續地治療後4~6個月後出現,之後漸漸拉長注射間隔至每月一次,整個療程約需要持續2~3年,是一種長時間的治療方法。

6.如果已適當的使用藥物或者加上努力做環境控制,症狀仍無法改善,減敏療法是強烈推薦的治療策略,對80%的氣喘、過敏性鼻炎有效,可以全面性地改善各器官的過敏症狀。減敏治療需由專業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評估,並設計減敏疫苗劑量及療程,這是現今根治過敏的唯一方法。



過敏不再是一種令人困擾不已且無法治癒的疾病了!對於過敏疾病的治療,比起過去,現在已有很大地進步了。因此,若有過敏症狀產生時,應早點到醫院找過敏免疫風溼科,接受專科醫師悉心叮嚀與治療,應該可以戰勝過敏。



過敏性鼻炎的整合免疫療法

1.第三代抗組織胺

2.類固醇噴劑

3.肥胖細胞穩定劑

4.免疫修飾劑

5.環境控制,儘量避免過敏原

6.減敏療法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減敏--根治過敏的免疫療法

過敏,通常有全身性的症狀的表現,以過敏性鼻炎、蕁蔴疹、結膜炎、皮膚炎、氣喘為主。
過去幾年,治療過敏的藥物己有長足的進步,例如第二代抗組織胺,幾乎沒有第一代藥物嗜睡,口乾等副作用;新的類固醇噴劑,也己證實幾乎沒有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目前公認為治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藥物;白三烯拮抗劑也證實對輕、中度氣喘安全有效。



然而,根治過敏体質唯一的方法,還是只有減敏療法(又稱為免疫療法)。



減敏療法是先找出特定的過敏原後,將該過敏原之生物製劑,每星期皮下注射一至兩次,以極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因而誘導出免疫耐受力。通常效果在規則持續地治療後6個月出現,可以明顯感到体質改善,症狀進步,如果再配合生活起居,環境控制和適當的藥物給予,則效果有可能更快出現。初期每周1~2次皮下注射,持續半年後可以漸漸拉長間隔至每月一次。整個療程約需要持續2~3年。5歲以上即可施打,年紀愈輕效果愈好。



減敏療法己經許多大型研究證實有效,特別是對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蚊蟲叮咬造成過敏。有效的程度,據統計,可以減少症狀2.7倍,減少吃藥量4.2倍,減少氣喘機會13.7倍。整体而言,70-80%的病人有效。對單純的蕁蔴疹及食物過敏效果較差。



最近的研究發現,減敏療法可減少過敏性鼻炎病童以後併發氣喘的機會。使過敏性鼻炎病人以後併發氣喘的機率由30%降為5-10%。



減敏療法對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皮毛、花粉、黴菌、蟑螂、蚊蟲等都有效,但對食物過敏原無效。這是因為引起食物過敏的腸道免疫反應是透過不同的機轉所致。



減敏治療需由專業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減敏條件,並設計疫苗及療程。這是現今根治過敏的唯一方法。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揪出你的過敏原

過敏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通常有多種表徵混合出現,如鼻炎、氣管癢、皮膚疹、結膜炎、鼻塞等等。過敏如此普遍,然而,卻只有少數的過敏患者確實地接受過敏原檢測。
大多數的患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過敏原是什麼!即使知道自己的過敏原,也只有少數的患者,曾接受免疫療法來治療過敏。這些事實,顯示台灣過敏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過敏原檢測方法


傳統的方法是皮內針挑刺皮膚測試及皮下皮膚測試,是將過敏原試劑打入皮膚十五分鐘,根據皮膚紅腫程度判讀,缺點是敏感度不夠,且有針刺的痛感。

抽血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是目前大部分醫院普遍正在做的方法,抽一次血,可以檢測數十種常見的過敏原,不過大部分醫院一次只測六种過敏原,必須分三至四次就診才能做完。

近年來,檢測過敏原的方法更多樣化了,有固相式ELISA法及化學冷光法,最新的進展是以流式細胞儀或蛋白質晶片來偵測過敏原。這些新的過敏原檢測技術,已經可以準確地查出您的過敏原。建議所有過敏體質的患者都應該確實地接受過敏原檢測。



過敏的免疫療法


過敏的患者,如果經常受症狀困擾,藥物的治療效果又不理想時,應考慮減敏治療。

免疫療法,過去稱為減敏療法,是將該過敏原之生物製劑,以極低劑量每星期注射一至二次,逐漸增加劑量與濃度,漸漸拉長注射間隔至每月一次,整個療程約需要持續2~3年,以誘發患者產生免疫耐受性。如果找得到確定過敏原,3歲以上即可施打,30歲以前施打效果較好。其中,對塵螨、花粉過敏者效果最好。


免疫療法已經發展了20幾年,迄今共有64個隨機控制式的嚴謹臨床試驗,證實對80%的過敏病人有效。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及Cochrane證據醫學資料庫指出免疫療法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的證據強度是”非常有效”,值得推薦。

嚴重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考慮以免疫療法預防過敏的進展及根治過敏體質。不過,減敏治療需由專業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評估及執行,病患必須長期有耐心地配合,才有機會可以根治過敏。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乾癬治療的證據醫學

1.免疫調節劑以高劑量MTX及Sulfasalazine最有證據顯示有益,其他如Cyclosporine、gold、azathioprine及anti-malarial皆僅有小規模報告指出可能有效,但尚無大規模隨機控制式嚴謹試驗證實。
18%的病人使用 anti-malarial後反而使皮膚乾癬惡化。一篇隨機雙盲試驗證實,Leflunomide對乾癬及乾癬關節炎有效。類固醇常造成皮膚乾癬的惡化,使用需小心

2.生物製劑(Biological agents)是近年來研究的主流。2003年一月,美國核准第一個核准治療乾癬病人的基因工程生物製劑Alefacept上市。

3.Alefacept是利用融合免疫球蛋白,將乾癬病人的記憶性T淋巴球(CD45RO+ CD4+ T cell)上的CD2受體遮蓋住,並吸引自然殺手細胞來殺死這種記憶性T淋巴球,避免它導致後續的免疫反應,因而治療乾癬。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Ellis醫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01;345:248-55)發表Alefacept注射十二周之後,56%病人可以有一半以上的皮膚量表的進步,170個受試者中,28個病人的皮膚病灶可以完全不見。
荷蘭的研究人員在關節炎與風濕病雜誌(Arthritis rheum 2002:2776-84)發表,Alefacept可以明顯地減少乾癬關節炎病人的關節滑膜組織中的發炎細胞及T淋巴球,對乾癬皮膚病灶及關節炎都有很好療效。
Alefacept的使用方法是肌肉注射,每周ㄧ次,每療程12周。通常效果在第二到三個月出現。但療效維持時間因人而異,約7到15個月之後,需施打第二療程。完成第二療程者,71%皮膚進步50%以上,有32%的病人,皮膚乾癬完全消失。用Alefacept的病人需定期抽血檢驗CD4淋巴球數目。在小心監控之下,並無增加感染及腫瘤之虞。

4.Etanercept也是一種基因工程生物製劑,屬於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Anti-TNF),已通過美國FDA核可用於乾癬關節炎,同時可緩解關節炎(平均進步75%)及皮膚乾癬(平均進步46%)。

5.Infliximab是另一種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亦已證實用於乾癬關節炎有效。

6.IL-10合成製劑目前已有三篇小型研究指出對乾癬有效,但尚未通過美國FDA核可。

7.Efalizumab是阻斷LFA-1(CD11a)與ICAM-1結合的新藥。有一篇研究指出對中重度乾癬病人有效,對乾癬關節炎的試驗仍在進行中。

目前,在台灣可以取得的基因工程生物製劑,有Etanercept、Alefacept,可以想見的是,未來幾年,這些針對細胞上免疫相關分子的特異性生物製劑一定會愈來愈多,這些生物製劑可以如導彈般更精準命中目標,用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關節炎及乾癬,都有相當大的突破。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

全台灣10%的小孩及2%成人有食物過敏,過敏兒中有40%對某些食物過敏!
常見的過敏原是蛋(36%)、花生(24%)、牛奶(8%)、海鮮、麥類及堅果類食物等。
食物過敏的症狀

食物過敏的症狀千變萬化,最常見的是腸胃道的症狀,如嘴唇腫脹、腹脹、腹瀉、噁心;次常見的是皮膚症狀,如蕁蔴疹、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或是呼吸道症狀,如鼻炎、氣喘、久咳、胸悶。更詭異的是少數人會有神經、精神症狀,如偏頭痛、焦躁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有許多報告顯示過動兒及智能障礙者有許多是食物過敏造成的!另有研究指出3%的兒童腎病症候群導因於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與免疫耐受性

食物過敏為什麼會造成腸胃道以外各種症狀?原因之一是腸道黏膜的免疫細胞有維持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的功能,這樣的功能被破壞,將導致全身的免疫平衡失調。另一個原因是許多食物過敏原與吸入性過敏原有結構上的交互反應,因而容易造成呼吸道的症狀。例如蛋與鳥類羽毛;蝸牛與塵螨;水果、蔬菜與花粉;豬肉與貓等都是有交叉反應的過敏原。

食物過敏的診斷

診斷食物過敏最基本的方法是病患自己的飲食日記從中歸納出幾樣可能的過敏原,再請醫師安排檢查確認。大部分食物過敏的症狀再接觸後幾分鐘到幾小時內產生,少數可在1~2天後發生。
醫師可以抽血檢驗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花3~4次從常見的35種~70種食物中找到答案。
皮膚針刺試驗及皮膚貼布試驗是另一個方法,不過因較麻煩,有些許危險,目前已較少施行。
最嚴謹的方法是隨機雙盲食物誘發試驗,直接給予過敏食物來誘發症狀,需耗費許多人力、時間、設備,也稍具危險性,目前國內尚無法實施。

食物過敏的防治

預防及治療食物過敏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可能的過敏原,並且進量不吃您的食物過敏原。
大部分的食物過敏,在小孩慢慢長大,腸道黏膜免疫發育完全後都可痊癒,一般而言,3歲以後牛奶過敏可消失,7歲以後蛋的過敏也很少了,不過如果是證實對魚、大豆、花生、堅果等過敏的話,可能要更大以後才能解禁。

預防過敏,從娘胎開始

有過敏體質的媽媽,在懷胎的第4~10個月及哺乳期間,應儘量少吃蛋、花生、堅果、牛奶等食物。建議所有具有過敏體質的孕期或準備懷孕的婦女,應接受過敏原檢驗,儘早查出及避免所有的過敏原。
過敏家族的寶寶或臍帶血中免疫球蛋白E過高的胎兒,都是以後得到過敏的高危險群。有過敏體質的媽媽,應儘可能哺育母乳,至少4~6個月,愈久愈好。
寶寶出生一週內絕不餵牛奶,最好4~6個月內哺育母乳或餵全水解奶粉。6個月後才添加副食品,其中蛋應在1歲以後,花生應3歲以後吃。




魏正宗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人體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英國皇家國立風濕病醫院(RNHRD)進修

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

前台中榮總家醫科,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中市402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TEL)04 24739595 # 34714 (FAX) 04 24739220



James C. Wei, M.D.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airm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 Ethic Committee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No. 110, Sec. 1, Jianguo N. R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www.drwei.idv.tw,
www.ascare.org.tw,
www.csmu.edu.tw


2006年1月9日 星期一

留言版Q&A

留言版測試
這裡是留言版喔!!